【牙膏】上扬溶菌酶牙膏(海洋薄荷)
维加评级:★☆☆☆☆ (建议规避)
【主要风险成分列表】
🔴 高风险危害成分:
羟苯甲酯 (Methylparaben) / 羟苯丙酯 (Propylparaben) 【内分泌干扰风险】
风险说明:符合规则H-2
。该产品同时使用了两种尼泊金酯类(Parabens)防腐剂,它们是化妆品安全领域中争议最大的成分之一。其核心风险点在于,大量研究和持续的科学讨论指向它们具有潜在的内分泌干扰活性(微弱的雌激素模拟效应)。根据我们的评级细则,任何存在明确内分泌干扰争议的成分都属于“特别关注类别”,风险等级需从“中等”强制升级为“高风险”。同时使用两种尼泊-金酯类会增加整体暴露风险。
【法规参考】欧盟SCCS等权威机构对羟苯丙酯的使用设定了比羟苯甲酯更严格的浓度限制,并禁止了部分更长链的尼泊金酯的使用。消费者对此类成分的规避已成为全球性的“Paraben-Free”趋势。
🟡 中等风险成分:
聚乙二醇-8 (PEG-8)
风险说明:符合规则M-2
。PEG类成分的主要争议在于其“乙氧基化”生产工艺理论上可能产生微量的环氧乙烷和1,4-二噁烷等有潜在危害的杂质。虽然现代工艺要求将杂质含量控制在安全限值内,但这一工艺背景使其成为部分消费者持续关注和规避的对象。
月桂醇硫酸酯钠 (Sodium Lauryl Sulfate)
风险说明:符合规则M-1
。作为主要的发泡剂,其清洁力强劲,但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性也较大。它通过破坏蛋白质和黏膜屏障来发挥作用,对于口腔敏感或有复发性溃疡史的人群,这可能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成分。
食用香精(料) (Flavor)
风险说明:符合规则M-3
。这是一个典型的“信息不透明的混合物”。“香精”是一个统称,其背后可能由几十甚至上百种化学物质构成,但法规允许其不被完全公开。这使得对特定香料成分过敏的消费者无法预先识别和规避风险。
糖精钠 (Sodium Saccharin)
风险说明:符合规则M-2
。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人工甜味剂,其安全性曾因早期的动物实验(大鼠膀胱癌)而引发广泛争议。尽管后续研究已为人类使用“平反”,但这一“历史包袱”使其在公众认知中成为一个持续的争议点。
CI 77891 (二氧化钛)
风险说明:符合规则M-2
。作为着色剂,其主要争议在于纳米级颗粒的潜在风险在科学界存在持续讨论。
🟢 低风险成分:
不含氟化物
亮点说明:配方未添加氟化物,专注于生物酵素清洁,适合有特定无氟需求的家庭。
溶菌酶 / 葡聚糖酶
亮点说明:核心的“生物酵素”体系。溶菌酶能通过破坏有害菌的细胞壁来抑制其活动;葡聚糖酶则能分解构成牙菌斑的葡聚糖,两者协同作用以维护口腔微生态平衡。
焦磷酸四钠 (Tetrasodium Pyrophosphate)
亮点说明:一种抗牙石成分,能有效抑制唾液中的钙、镁离子在牙齿表面沉积,从而预防牙结石的形成。
碳酸钙、山梨(糖)醇、水、水合硅石、甘露糖醇、改性玉米淀粉、乳酸/羟基乙酸共聚物、纤维素胶、黄原胶
亮点说明:这一系列是构成产品基础框架的安全成分,确保了产品的稳定性和良好的使用感。
文章点评